【(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懂得做人要诚实、正直,不被表面现象迷惑。
-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形象,体会寓意。
-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虚伪”与“真诚”的区别。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或动画片段。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生字词,思考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狼吗?狼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会摇尾巴的狼》,看看这只狼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带领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意思。
- 提问: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大意。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5分钟)
- 分段阅读课文,逐段分析人物行为和语言。
- 重点分析“狼”和“羊”的对话,体会狼的狡猾与伪装。
- 引导学生思考:狼为什么要装成友好?它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那只羊,你会怎么做?
4. 角色扮演,加深体验(10分钟)
-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狼、羊、其他动物等。
-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教师适时指导。
-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感受,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拓展延伸(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寓意:不要被表面的“友好”迷惑,要学会分辨真假。
- 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行为像“会摇尾巴的狼”。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讲述一个“假朋友”的故事,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
会摇尾巴的狼
┌───────────────┐
│狼:假装友好 │
└───────────────┘
↓
┌───────────────┐
│羊:警惕防范 │
└───────────────┘
道理:识别真假,保持警惕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 对于寓言类课文的教学,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温馨提示:
寓言故事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学会观察、思考,做一个聪明、有判断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