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嫦娥》译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古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寄托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乞巧》与《嫦娥》是两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出自唐代诗人林杰与李商隐之手,它们以不同的视角描绘了人间与天上的情感世界。
一、《乞巧》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今天晚上,人们仰望夜空中的银河,
牛郎织女正跨越鹊桥相会。
每户人家都祈求技艺高超,
在月光下穿尽无数红丝线。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七夕节(即中国的情人节)的场景。古人认为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妇女们会在这天向织女星祈祷,希望获得聪明才智和灵巧的手艺。诗中“穿尽红丝几万条”形象地表现了女子们忙碌而虔诚的乞巧活动,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嫦娥》
原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光,
银河渐渐西沉,星辰隐去。
嫦娥或许后悔偷吃了仙药,
独自守着碧海青天,夜夜孤独无依。
赏析:
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借古抒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嫦娥在月宫中的寂寞与悔恨,表面上写的是神话人物,实则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碧海青天夜夜心”一句,既是对嫦娥孤独心境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
结语
《乞巧》与《嫦娥》虽然题材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人对爱情、亲情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前者展现了人间的美好愿望,后者则透露出天上孤独的哀愁。这两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通过了解它们的译文与内涵,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汲取灵感,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