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题为《古朗月行》。虽名为“古朗月行”,但其实并非古体诗,而是李白模仿乐府旧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通过孩童的视角,描绘了对月亮的天真想象,语言质朴而富有童趣,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厚情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开篇便以童稚的语言,写出了孩童对月亮的初印象。在他们的眼中,月亮是圆润洁白的玉盘,仿佛可以捧在手中。这种比喻不仅生动形象,也反映出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的心理状态。
接着,“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将月亮比作仙宫中的镜子,漂浮在高高的云层之间。这里既有神话色彩,又透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月亮的无限向往与敬畏之情。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从现实到幻想,从具体到抽象,展现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它不仅是对月亮的赞美,更是对童年纯真情感的追忆。在李白笔下,月亮不再只是天体,而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幻想的象征。
《古朗月行》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它不仅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宇宙的思考与感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仿佛穿越千年,回到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