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学会分享快乐多》】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分享”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明白分享能带来快乐。
2.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情感。
3.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与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绘本《小熊的分享故事》、各类玩具若干、水果模型或实物若干。
2.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温馨的分享角,摆放适合中班幼儿使用的玩具和图书。
3. 幼儿经验准备:提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人之间的分享行为。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绘本《小熊的分享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小熊为什么开心?”“如果小熊不分享,会发生什么?”激发幼儿对分享的兴趣。
2. 探索与讨论(10分钟)
组织幼儿围坐成一圈,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玩具和食物,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是否愿意与别人分享,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你有最喜欢的玩具,你会和小朋友一起玩吗?”“如果你有一块糖果,会分给谁?”
3. 实践体验(15分钟)
设置“分享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与同伴进行交换或分享。教师在一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例如:“你愿意把积木借给小明吗?他也很喜欢。”“你分给朋友一块饼干,他很开心哦!”
4.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分享的意义:“分享能让大家更开心,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去分享,做一个有爱心的小朋友。
四、延伸活动:
1.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分享角”,鼓励幼儿轮流使用玩具和图书。
2. 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在家中引导孩子与家人分享食物或物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导、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初步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分享意愿。但在个别幼儿身上仍存在不愿分享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引导和鼓励。
六、注意事项:
1.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避免因分享引发冲突。
2. 对于不愿意分享的幼儿,不要强迫,可通过榜样示范和正面激励逐步引导。
3. 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确保所用教具和材料无安全隐患。
通过本次社会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分享,也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合作与关爱带来的快乐,为今后的社交能力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