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初中语文教材中。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与希望的深刻感悟。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哲理性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教育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及含义;
-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乐观精神和坚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
- 把握文章蕴含的生命哲理。
-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紫藤萝盛开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紫藤萝的形态和颜色。随后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花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出课题《紫藤萝瀑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伫立”、“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等。
3. 提问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结构:由花到人,由景到情。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1. 分段精读:
- 描写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感受其繁茂与美丽。
- 回忆过去紫藤萝的凋零,对比今昔,引发思考。
- 第三段:由花及人,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2. 品析语言:
- 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所流露出的情感变化。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1. 小组讨论:
- 为什么作者看到紫藤萝会想起过去?
- 文章结尾提到“生命的长河永不枯竭”,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2. 教师引导总结:
- 生命虽有起伏,但只要保持希望,就能不断前行;
- 自然界的美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和启示。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1.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调整心态。
2. 布置小作文:“我心中的‘紫藤萝’”,要求结合自身经历,写出对生命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珍惜美。
五、板书设计:
```
《紫藤萝瀑布》
┌───────────────┐
│ 描写紫藤萝盛开 │
│ (繁盛、美丽) │
└───────────────┘
↓
┌───────────────┐
│ 回忆紫藤萝凋零 │
│ (衰败、失落) │
└───────────────┘
↓
┌───────────────┐
│ 感悟生命希望 │
│ (坚强、永恒) │
└───────────────┘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我眼中的生命之花》,不少于300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引导,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