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证验案三则】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则易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等症,此即为“肝郁证”。柴胡疏肝散作为传统经典方剂,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广泛应用于肝郁证的治疗。本文通过三则临床案例,探讨柴胡疏肝散在不同肝郁证型中的运用效果。
案例一:情绪焦虑伴胸胁胀痛
患者女性,42岁,因长期工作压力大,情绪紧张,出现胸胁部胀满不适,伴有心烦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诊断为肝气郁结型肝郁证。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香附、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陈皮),每日一剂,连服两周。服药后患者情绪明显改善,胸胁胀痛减轻,睡眠质量提高。随访一个月,症状未复发。
案例二:月经不调与情绪波动
患者女性,30岁,近半年来月经周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大,常感烦躁不安。查体见舌质淡红,脉弦细。辨证属肝郁血虚型。在柴胡疏肝散基础上加入当归、白芍、丹参以养血柔肝。服用一个月后,月经周期趋于规律,情绪平稳,乳房胀痛减轻,整体状态显著改善。
案例三:慢性胃痛伴随情绪障碍
患者男性,50岁,长期胃部隐痛,进食后加重,伴有焦虑、多疑、易怒等表现。西医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气机阻滞。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服药两周后胃痛缓解,情绪趋于稳定,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结语
柴胡疏肝散作为疏肝理气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中对多种类型的肝郁证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上述三则病例表明,该方剂不仅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具体证型进行配伍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辨证施治,才能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