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2025-07-21 11:51:57

问题描述: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1 11:51:57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议论文,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点内容。以下是一些针对该课文的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

B.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C.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

D.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因此)

答案:B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比生命更珍贵的是道义,所以我不贪图富贵。

B.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并不想得到它。

C. 我想要生命,但不想为了生命而失去道义。

D. 生命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答案:A

3. 文中“舍生而取义者也”中的“义”指的是( )

A. 生命

B. 道德原则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B

二、填空题

1. 《鱼我所欲也》出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答案:孟子;孟子

2. “二者不可得兼”中的“二者”指的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义

3. 文章开头用“鱼”与“熊掌”的比喻,是为了说明______。

答案: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选择道义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含义。

答: “舍生取义”是指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应当以道义为重,宁可牺牲生命也不放弃正义和道德原则。这是孟子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深刻理解。

2. 文章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里的“是心”指的是什么?

答: 这里的“是心”指的是人天生就有的仁爱之心、道德感,即“义”的本心。

3.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看法。

答: 在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虽然不常出现,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如维护正义、保护他人安全等情况下,人们仍可能做出类似的抉择。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四、翻译题

1. 原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保全生命的手段,怎么会不去使用呢?

2. 原文: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 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的(恩惠),现在却为了华丽的住宅而接受了。

五、拓展思考

1.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舍生取义”是否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什么?

答: 是的,尽管现代社会不再频繁面临生死抉择,但在面对道德困境、社会公义等问题时,“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责任和社会良知。

总结: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散文,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关于生命与道义关系的论述,并从中汲取做人处事的道理。希望以上练习题能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与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