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两则原文及翻译】《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由庄周及其后学所著,内容深奥、语言优美,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其中“庄子两则”常被选为经典篇章,分别出自《逍遥游》与《齐物论》,展现了庄子对自由、万物平等、生死观等深刻见解。
一、《逍遥游》(节选)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翻译: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积非常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变化成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也不知有几千里宽;当它奋起飞翔时,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在海水激荡的时候,就会飞往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水池。
……
真正达到至高境界的人,不执着于自我;精神超凡的人,不追求功业;圣人则不计较名声。
二、《齐物论》(节选)
原文: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妙者不可胜数也。
……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义之端,是非之场,其未免于患也。
翻译:
天地和我是同时存在的,万物和我也是一体的。既然已经合为一体了,还能说什么呢?既然已经称之为“一”了,还能不说吗?“一”和“言”就变成了两个,“二”又和“一”形成了三个。从此类推,奇妙之处是无法穷尽的。
……
真正的大道是不需要称说的,最雄辩的人并不需要多言,最大的仁爱并不刻意表现仁慈,最廉洁的人不会炫耀自己的清白,最勇敢的人也不会表现出傲慢。大道显明却不能称之为道,言语辩论也无法触及它的本质,仁义和是非的界限,往往使人陷入纷争与祸患之中。
结语:
《庄子两则》不仅语言瑰丽,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逍遥游”,庄子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向往;通过“齐物论”,他揭示了万物一体、超越对立的智慧。这些思想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庄子》,不仅是学习古文,更是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感受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