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散文作品《母亲》原文及赏析】在当代中国文学中,莫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乡土情怀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以故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坚韧。其中,散文《母亲》便是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文章虽短,却字字珠玑,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原文节选:
“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字。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儿女的爱是无条件的。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只为让我们吃上一口热饭。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她背着我走了十几里路去镇上看医生。那晚的月光很亮,她的背像一座山,稳稳地托着我。”
“母亲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她总是笑着说:‘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满足了。’可我知道,她心里有说不出的苦。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能走出这片土地,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如今,我已远离家乡多年,每次回家,总能看到母亲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望着远方。她的眼睛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期待,也有一种深深的牵挂。我知道,她一直在等我回来。”
赏析:
《母亲》这篇散文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莫言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形象——她没有文化,却有着最深厚的情感;她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文章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文章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作者的童年时光,唤起人们对亲情、对母爱的共鸣。莫言并没有刻意渲染悲伤或悲情,而是以一种平和而深情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这种写法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文章中还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母亲的沉默与坚韧,象征着无数中国农村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们或许没有太多言语,但她们用一生的辛劳与付出,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莫言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家庭伦理的尊重,也对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忽视的亲情进行了无声的呼唤。
结语:
《母亲》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作品。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缩影。在快节奏、物质至上的今天,这样的作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亲人,尤其是母亲。她们的爱,或许不张扬,却始终如一,温暖而坚定。
莫言用他特有的文学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也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思考了“家”的意义与“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