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诺日朗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晨昏诺日朗》的文学背景与创作意图。
- 掌握文中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 提高学生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增强语言感知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分析文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 理解“晨昏”与“诺日朗”所象征的哲理意义。
- 难点:
- 把握作者在文中传达的深层思想与人生感悟。
- 领会散文中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预习:通读课文,标记疑难语句,初步体会文章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展示高原风光图片,提问:“你见过清晨或黄昏时分的高原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 引出课题《晨昏诺日朗》,并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 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 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结构,梳理时间线索与情感脉络。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第一段分析:
- “晨光初现,天地之间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
-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宁静与神秘,体会“晨”的象征意义。
- 第二段分析:
- “诺日朗,藏语意为‘神的居所’。”
- 结合地理知识,解释“诺日朗”这一地名的文化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第三段分析:
- “黄昏降临,天色渐暗,山峦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庄严。”
- 分析“黄昏”与“晨”的对比,探讨时间流逝中的生命感悟。
4. 合作探究(15分钟)
- 小组讨论:
- 作者为何选择“晨昏”作为标题?它与“诺日朗”有何关联?
- 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5.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高原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 以“我眼中的晨昏”为题,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鼓励个性化表达。
6. 总结升华(5分钟)
- 教师总结:
- 《晨昏诺日朗》不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
-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布置作业:
- 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你对“晨昏”与“诺日朗”寓意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
晨昏诺日朗
一、结构:晨 → 黄昏 → 情感变化
二、意象:晨光、黄昏、山峦、云霞
三、主题:自然之美、生命感悟、敬畏之心
四、语言特点:细腻描写、虚实结合、情感真挚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层次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散文语言的审美体验,提升其文学素养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