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的计算公式】变动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关注与产量直接相关的变动成本,而将固定成本视为期间费用。它在管理会计中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短期决策和成本控制。以下是变动成本法的核心计算公式及其应用说明。
一、基本概念
- 变动成本:随着产品产量或服务量的增减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 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
- 单位变动成本: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用于弥补固定成本并形成利润。
二、关键计算公式
项目 | 公式 | 说明 |
单位变动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变动成本总额 ÷ 产品产量 | 计算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
贡献毛益 | 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衡量企业对固定成本的覆盖能力 |
贡献毛益率 | 贡献毛益率 = 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 × 100% | 表示每元销售收入中可用于覆盖固定成本的比例 |
盈亏平衡点(销量) | 盈亏平衡点(销量)= 固定成本 ÷ (单位售价 - 单位变动成本) | 计算企业不盈不亏时的销售数量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固定成本 ÷ 贡献毛益率 | 计算企业不盈不亏时的销售收入金额 |
利润 | 利润 = 贡献毛益 - 固定成本 | 企业最终实现的净利润 |
三、应用举例
假设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相关数据如下:
- 单位售价:200元
- 单位变动成本:120元
- 固定成本总额:10,000元
- 本月产量:500件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如下:
- 单位变动成本 = 120元
- 贡献毛益 = 200 - 120 = 80元/件
- 贡献毛益率 = 80 ÷ 200 × 100% = 40%
- 盈亏平衡点(销量)= 10,000 ÷ 80 = 125件
-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10,000 ÷ 40% = 25,000元
- 若实际销售500件,则利润 = (500 × 80) - 10,000 = 30,000元
四、总结
变动成本法通过分离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为企业提供了更清晰的成本结构分析工具。其核心在于“贡献毛益”的计算,有助于企业在定价、预算和决策中做出更合理的判断。相比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短期盈利能力。
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的计算公式,便于快速理解和应用,是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