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寒而栗什么意思】“不寒而栗”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恐惧、紧张或震惊时的反应。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十分常见。
一、成语释义
中文 | 不寒而栗 |
拼音 | bù hán ér lì |
出处 | 《史记·酷吏列传》:“人主之患,莫大乎安,安则骄,骄则生欲,欲则乱。故曰:‘不寒而栗’。” |
含义 | 形容非常害怕,连冷都不觉得冷,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恐怖、紧张或令人震惊的情景,常作谓语、定语使用。 |
近义词 | 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心惊肉跳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二、成语解析
“不寒而栗”字面意思是“不觉得冷却感到发抖”,其实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反应。当人处于极度恐惧或震惊的状态时,神经系统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导致身体出现颤抖、发冷等现象,即使环境并不寒冷。
这种反应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 response),是人体对危险或强烈情绪刺激的一种本能反应。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恐怖事件 | 那个案件的细节让人不寒而栗。 |
惊险电影 | 看完那部电影后,我仍然不寒而栗。 |
惊人消息 | 他听到那个消息时,不寒而栗。 |
恐怖小说 | 小说中的情节让读者不寒而栗。 |
四、总结
“不寒而栗”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用来描述人在面对极端恐惧或震惊时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口语中更加得体地运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