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是什么意思】“施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法律、政策、制度等正式场合。理解“施行”的含义对于阅读和理解相关文件、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一、
“施行”指的是某项法律、政策、规定或制度从制定后开始正式执行、实施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即该内容不再是空谈,而是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效力。
在实际使用中,“施行”通常出现在法律条文、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等正式文本中,表示该内容已经通过法定程序批准,并将进入执行阶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施行 |
拼音 | shī xíng |
词性 | 动词 |
基本含义 | 指某项法律、政策、规定等从制定后开始正式执行、实施。 |
使用场景 | 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正式文件中,表示其正式生效并开始执行。 |
常见搭配 | “自某日起施行”、“该条例于2025年1月1日施行” |
近义词 | 实施、执行、实行 |
反义词 | 停止、废止、搁置 |
示例句子 |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三、结语
“施行”是连接政策与现实的重要环节,标志着一项制度或法律不再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开始发挥作用。了解“施行”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类正式文件的内容和意义。
以上就是【施行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