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有司的古文

2025-10-19 03:00:37

问题描述:

有司的古文,真的撑不住了,求高手支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9 03:00:37

有司的古文】在古代汉语中,“有司”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常用于官方文书或典籍之中。它通常指代“官吏”或“有关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职能和职责范围。本文将从“有司”的含义、出处、用法及相关古文例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归纳。

一、有司的含义

“有司”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其本义是指“掌管事务的官员”或“有关的部门”。在古代,由于官职分工明确,不同部门负责不同事务,因此“有司”多用于指代具体负责某项事务的官员或机构。

- 字面解释:“有”意为“具备”,“司”意为“主管”,合起来即“有主管之人”。

- 引申义:泛指官府、官员或相关部门。

二、有司的出处与用法

“有司”在《左传》《论语》《尚书》等经典文献中均有出现,常用于描述朝廷对某些事务的处理方式或对官员的职责划分。

1.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敬?无德而贪,何以事君?夫有司之政,非一人所能尽也。”

此句中,“有司之政”指国家政务,强调政务需由多人共同管理。

2. 《论语·子路》

>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有司之职也。”

此处“有司”指官员的职责,强调官员应公正无私、各司其职。

3. 《尚书·大禹谟》

> “有司儆戒,无敢怠荒。”

“有司”在此指负责警戒的官员,强调职责的重要性。

三、有司在古文中的常见用法

用法类型 举例 解释
指官员 “有司不察,民多怨。” 指负责政务的官员未能明察秋毫
指部门 “有司奏闻,帝览之。” 指有关部门上奏
指职责 “有司之责,不可轻视。” 强调官员职责重大
指制度 “有司之制,皆循旧章。” 指官方制度遵循传统

四、总结

“有司”作为古代汉语中的重要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的分工与职责,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古人对行政管理的重视。通过对其含义、出处及用法的梳理,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政治文化中“有司”一词的丰富内涵。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词义 官员、部门、职责
出处 《左传》《论语》《尚书》等
常见用法 指官员、部门、职责、制度
代表句子 “有司之政,非一人所能尽也。”
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官僚制度与行政理念

如需进一步探讨“有司”在不同朝代的具体职责变化,可结合《汉书》《唐律疏议》等历史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以上就是【有司的古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