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封疆是什么意思】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原文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百姓并不依靠边界的限制,巩固国家不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靠武器的强大。
其中,“封疆”是一个关键词汇。在古代,“封”指划定边界,“疆”指田地的界限,合起来“封疆”指的是国家的边界或领土范围。因此,“封疆之界”即国家的边境线或疆域。
在文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强调的是,治理国家不应仅仅依赖地理上的边界来限制百姓,而应注重道德教化和民心向背。也就是说,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人心,而非单纯的地理控制。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文中的作用 |
域民 | 治理百姓 | 强调治国应以德服人,而非仅靠边界限制 |
不以 | 不依靠 | 表示否定手段,强调方法的重要性 |
封疆 | 国家的边界或疆域 | 指地理上的限制 |
之界 | 的界限 | 进一步说明“封疆”的具体含义 |
封疆之界 | 国家的边界线 | 代表地理上的控制手段 |
三、延伸理解
“封疆”一词在古代常用于描述国家的疆域划分,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政治性。它不仅是地理上的分界,也象征着权力的范围。然而,《孟子》在此句中提出,单纯依靠这种物理上的边界来管理人民,并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正的治理应建立在仁政与民心之上。
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强调道德教化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而非单纯依赖军事或地理优势。
四、结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不仅是一句关于治国的名言,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国家治理时,不应只关注表面的界限与形式,而应更加重视内在的道德与人心的凝聚。
以上就是【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封疆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