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人琴俱亡的出处和释义

2025-10-22 07:19:08

问题描述:

人琴俱亡的出处和释义,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22 07:19:08

人琴俱亡的出处和释义】“人琴俱亡”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对亲人或挚友的深切怀念与悲痛。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出自古代典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

“人琴俱亡”最早见于《世说新语·伤逝》篇,讲述的是王子猷(王徽之)得知弟弟王献之去世后,悲痛欲绝,亲自前往灵堂,弹琴悼念,最后因悲痛过度而去世的故事。成语“人琴俱亡”即源于此,意指人与琴一同消失,象征着对故人的深切哀思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这一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体现了古人重视情感、注重精神寄托的文化传统。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人琴俱亡
出处 《世说新语·伤逝》
原文出处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未竟,悲不自胜。遂径入灵堂,……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故事背景 王子猷与弟弟王献之皆病重,王献之先亡。王子猷得知后悲痛欲绝,亲自前往吊唁,并弹琴致哀,最终因悲伤过度而死。
成语释义 指人与琴一同消逝,比喻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与哀痛。
文化意义 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情感共鸣。
使用场景 多用于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或对失去重要人物的悲痛心情。
近义词 伤心欲绝、痛失所爱、悲痛万分
反义词 喜出望外、欢天喜地、心花怒放

三、结语

“人琴俱亡”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生命、亲情和记忆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种对情感的珍视和对逝者的缅怀,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

以上就是【人琴俱亡的出处和释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