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第九原文】《子罕第九》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关于德行、志向、学习与处世等方面的言论。这一篇内容虽短,但蕴含深刻哲理,体现了孔子对“仁”、“礼”、“志”的重视。
一、
《子罕第九》共27章,内容多为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对话,涉及人生志向、道德修养、学习态度、面对困难的态度等。其中不乏经典名句,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均被后人广泛引用。
本篇强调了君子应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动摇;同时提倡以德为本,追求内在修养,而非外在浮华。此外,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二、原文及简要解析(表格形式)
| 章号 | 原文 | 简要解析 |
| 1 |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命运和仁德,暗示这些是深层次的学问,需用心体会。 |
| 2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孔子感叹人们往往更喜欢美色,而不愿追求德行,批评世人重欲轻德。 |
| 3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孔子谦虚地表示自己并非全知全能,强调学无止境。 |
| 4 |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孔子感叹时运不济,理想难行,表达对理想实现的无奈。 |
| 5 |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孔子赞扬颜渊不断进步,从未停止,强调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
| 6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学习如堆土,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
| 7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强调人的志向坚不可摧,即使面对强权也不轻易改变。 |
| 8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在艰难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坚韧品格。 |
| 9 |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为了仁德,可以牺牲生命,体现儒家舍生取义的精神。 |
| 10 |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孔子评价子张与子夏,指出“过犹不及”,强调中庸之道。 |
| 11 |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君子应广博学习文化,用礼仪约束自己,才不会偏离正道。 |
| 12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教育应因材施教,启发思考,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
| 13 | 子曰:“吾与点也!” | 孔子赞同曾点的理想生活状态,体现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 14 |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孔子称赞颜回能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话,说明师生之间高度契合。 |
| 15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赞扬颜回安贫乐道,体现真正的君子风范。 |
| 16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孔子认为简朴生活也能带来快乐,强调精神富足胜于物质享受。 |
| 17 |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孔子希望再活几年,深入研究《易》,以减少过失。 |
| 18 | 子曰:“吾与女弗如也。” | 孔子自认不如弟子,体现谦逊态度。 |
| 19 |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 孔子认为如果富贵是可以追求的,即使是低贱的工作他也愿意做。 |
| 20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孔子鄙视不义之财,强调富贵应建立在道义之上。 |
| 21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习应虚心,善于借鉴他人长处,改正自身缺点。 |
| 22 |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孔子自信上天赋予他德行,即使遭遇迫害也无所畏惧。 |
| 23 | 子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孔子表明自己不愿远离人群,若天下太平,他也不会改变现状。 |
| 24 | 子曰:“莫我知也夫!” | 孔子感叹无人真正了解自己,表达孤独感。 |
| 25 | 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孔子认为只有《春秋》能理解他的意图,也有人会因此责怪他。 |
| 26 |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再次感叹理想难以实现,表达无奈与失落。 |
| 27 | 子曰:“吾衰老矣,不能用也。” | 孔子晚年感叹自己已无法施展抱负,充满感慨。 |
三、结语
《子罕第九》虽篇幅不长,却涵盖了孔子对人生、理想、教育、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这一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学会在纷繁世界中坚守内心信念,追求高尚品德。
以上就是【子罕第九原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