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脩读音和含义】“束脩”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它不仅在发音上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在含义上也常被误解。本文将对“束脩”的读音与含义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明确。
一、读音
“束脩”读作 shù xiū。
其中,“束”读作 shù(第四声),意为“捆绑、约束”;“脩”读作 xiū(第一声),本义为“干肉”,引申为“礼物、礼金”。
二、含义
“束脩”最早出自《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自己带着干肉作为见面礼来求学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诲他的。
由此可见,“束脩”最初指的是学生向老师赠送的礼物,通常是干肉之类的食品,象征着对老师的尊重和诚意。后来,“束脩”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礼节,代表拜师之礼或对师长的敬意。
在现代汉语中,“束脩”已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身影,多用于表达对师道的尊重。
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束脩 |
| 读音 | shù xiū |
| 含义 | 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象征拜师礼或尊敬之情 |
| 出处 | 《论语·述而》 |
| 现代用法 | 较少使用,多见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 引申意义 | 表达对师长的敬意与尊重 |
四、结语
“束脩”虽非日常常用词,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关注。它不仅是古代教育制度的一个缩影,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了解“束脩”的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接触传统文化时,更好地理解其深层意义。
以上就是【束脩读音和含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