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精选范文 >

2017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文言知识

2025-06-30 03:52:35

问题描述:

2017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文言知识,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03:52:35

在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部分逐渐成为考查学生古文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文言文对比阅读”题型,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还强调对文本内容、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本文将围绕“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中关于“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文言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帮助广大师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考点。

首先,从命题趋势来看,2017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普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选材多样,兼顾经典与实用

各地中考题中选取的文言文材料多为经典篇目或具有现实意义的短文,如《论语》《孟子》《出师表》等经典篇章,以及一些贴近生活的寓言故事或人物传记。这些材料既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文言基础,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和道德修养。

2. 注重对比分析,提升思维深度

对比阅读题的核心在于通过两篇或以上的文言文进行比较,分析其在主题、结构、语言风格、作者观点等方面的异同。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能力,更注重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3. 文言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在文言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例如,“之”“其”“以”等常见虚词的用法,“倒装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识别,都是高频考点。

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例题,分析其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

- 实词积累与辨析

如在对比阅读中出现的“贤”“善”“知”等字,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例如,“贤者能勿丧乎”中的“贤”意为“有德行的人”,而“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善”则表示“好的方面”。

- 虚词用法归纳

“之”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用法,如作代词、助词、动词等;“以”常用于表示原因、目的、手段等。掌握这些虚词的灵活运用,是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 句式理解与翻译

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等。例如:“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这类句式在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语序调整。

- 文化常识与思想内涵

文言文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法家的治国理念等。在对比阅读中,学生需结合时代背景与作者立场,深入理解文本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文言知识”的考查,既是对学生文言基础的检验,也是对其综合素养的全面考察。建议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熟悉典型句式结构,并通过大量练习提升对比分析与文本解读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加强对文言文思想内涵的讲解,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读懂文言,理解古意”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