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草原教案两课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 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人物的写作方法。
- 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 结合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和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含义。
- 引导学生从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准备:
- 教师:课文录音、PPT课件、草原风景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草原的资料,完成课前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接着提问:“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如果去草原你会有什么感受?”引出课题《草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圈画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如“毡房”、“绿毯”、“渲染”等,并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分段阅读,深入理解(20分钟)
- 第一段(1-2自然段):描绘草原的广阔与美丽。引导学生找出描写颜色、形状的词语,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美。
- 第二段(3-4自然段):写初入草原时的所见所感。让学生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 第三段(5-6自然段):写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之间的深情厚谊。
4. 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 作者是如何描写草原景色的?
-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 你从文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1. 复习导入(5分钟)
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草原的美景和蒙汉情谊。
2.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20分钟)
- 分段精读,重点分析描写草原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语句。
- 引导学生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 重点讲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3. 拓展延伸(10分钟)
- 展示不同地区的草原图片,比较不同风格的草原风光。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旅行或听说过的草原故事,增强课堂互动。
4. 写作练习(10分钟)
以“我心中的草原”为题,写一段话,要求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全文,强调草原的美丽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化。
六、板书设计:
```
草 原
——老舍
草原景色:辽阔、美丽、色彩丰富
人物情感:热情、友好、深情
主题思想:热爱自然、民族团结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草原的美与人情的暖。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