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辅导记录表】学生基本信息:
姓名:小明(化名)
性别:男
年龄:10岁
年级:四年级
班级:四(2)班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父亲长期在外务工,沟通较少。
一、个案背景介绍:
小明自入学以来,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与同学交往较为被动的现象。老师反映他在课堂上经常走神,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偶尔会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也时常表现出烦躁、不愿与人交流的情绪。
通过初步观察和与班主任的沟通,发现小明在家庭中缺乏足够的陪伴和情感支持,导致其心理状态不稳定,存在一定的焦虑倾向。
二、问题表现分析:
1. 情绪方面: 小明容易情绪低落,面对挫折时反应强烈,常表现为哭泣或沉默。
2. 行为方面: 课堂纪律较差,常打断他人发言,作业拖拉,学习兴趣不浓。
3. 人际交往: 与同学关系较为疏远,缺乏自信,不愿参与集体活动。
4. 家庭因素: 父母离异后,家庭氛围紧张,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影响了小明的心理发展。
三、辅导目标:
1. 帮助小明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 促进小明与同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社交信心。
4. 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辅导过程记录:
第一次辅导(2025年3月5日):
初次接触小明,采用轻松的谈话方式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和感受。小明表达出对父亲的思念,但也表示“他很少回来”,显得有些失落。通过绘画的方式引导他表达内心情感,他画了一幅“家”的画面,但人物之间距离较远,象征着家庭关系的疏离。
第二次辅导(2025年3月12日):
引入角色扮演游戏,模拟与同学相处的情景,帮助小明练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过程中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情绪,并给予积极反馈。小明开始尝试主动与他人交流,但仍显拘谨。
第三次辅导(2025年3月19日):
与小明一起制定“情绪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心情变化,并分享当天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识别并表达情绪。同时,建议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与小明进行简单对话,增进亲子沟通。
第四次辅导(2025年3月26日):
组织一次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活动中小明逐渐放松,能够主动参与讨论,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和合作意愿。
五、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四周的持续辅导,小明在情绪管理、课堂表现和人际关系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他开始愿意与同学交流,课堂参与度提高,作业完成情况也有所进步。家长反馈孩子在家情绪更稳定,愿意与家人分享学校的事情。
六、后续建议:
1. 继续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2. 鼓励家长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3. 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4.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小明的成长情况。
辅导教师签名: 张老师
日期: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