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10《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与...】一、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民间故事,属于“民间传说”单元。课文通过简练的语言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本课是该系列的第一篇,为后续学习《牛郎织女二》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情节发展。
- 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牛郎和织女真挚的爱情,体会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 难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理解“七夕”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音乐素材(如《天仙配》片段)。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牛郎织女的传说。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牛郎织女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 提问:“你们知道‘七夕节’吗?它和一个美丽的故事有关,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 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一)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问题。
- 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3. 精读理解(20分钟)
- 分组讨论:牛郎和织女分别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相遇有什么特别之处?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语句,如“牛郎是个孤儿,靠哥哥过活”,“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孙女”。
- 指导学生用“我从……看出……”的句式进行表达。
-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牛郎和织女在人间的生活场景。
4. 情感升华(10分钟)
- 教师讲述“七夕”的来历,结合现代生活中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牛郎或织女,你会怎么选择?”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5. 巩固拓展(5分钟)
-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字词和内容理解。
- 布置作业:写一段话,描述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六、板书设计
```
牛郎织女(一)
——民间传说
牛郎:勤劳善良
织女:美丽聪慧
相遇:缘起
情感:真挚动人
七夕:团圆之日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应更加注重课堂节奏的调控,增强互动性与参与度。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化,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关怀。